发布日期:2025-03-31 11:31:26 浏览次数: 文章字号: [ 大 中 小 ]
(通讯员 董鹏灿 张丽娜)3月20日,我和人文管理学院其他一名同学,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们的带领下前往玉溪市,开启一场融合新能源产业探索、彝族文化体验与乡村振兴调研的综合性学习考察活动。
首先我们抵达玉溪太标太阳能集团——西南地区新能源产业的领军企业。在集团人员的引导下,走进智能化光伏组件生产线,目睹从硅片切割到成品组装的精密流程。看到车间内,机械臂精准作业、AGV无人运输车穿梭有序,诠释着“科技赋能绿色制造”的核心理念。“我们自主研发的‘光伏+储能’系统已惠及云南300余个偏远村寨,年减碳量超万吨。”企业负责人介绍道。大家与企业技术人员展开交流,围绕光伏农业一体化、分布式能源应用等议题探讨未来发展作响。这座现代化工厂,正以创新之力为“双碳”目标注入鲜活实践。
告别工业脉搏,我们继续向南,来至峨山彝族自治县玉溪市非物质文化博物馆,开启一段民族文化寻根之旅。馆内陈列的彝族刺绣、民族服饰等千余件藏品,无声讲述着彝族“万物有灵”的古老信仰。除此之外,峨山还有八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,分别是花灯戏、洞经音乐、棕扇舞、关索戏等。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我们领略了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!大家也在思考着,如何把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资源,有效引入课堂教学,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。
随后,我们深入小街街道,实地调研乡村振兴的“峨山样本”。各位老师积极与村支书交流,努力为小街街道的发展建言献策。基层干部、各位老师共话乡村发展痛点,从电商助农到人才回流,思想的碰撞为田野埋下更多希望的种子。
从太标车间的科技之光,到彝绣纹样中的古老密码,再到小街田野的振兴图景,这场跨越城乡的行走,生动诠释了玉溪“传统与现代共生、生态与产业共荣”的发展逻辑。大家一个共同的感悟是:当新能源照亮村寨,当非遗唤醒乡愁,当科技赋能土地,乡村振兴便有了更立体的答案。
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招生动态 | 作品展示 | 信息反馈 | 友情链接
版权所有:云南中医药大学 滇ICP备20001865号-11 浏览次数:
地址: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路1076号 邮编:650500 技术支持:泰得利通